紫砂壺的不同顏色是怎么做的
紫砂鑒定
2021年09月24日 09:45 1.5K+
宜興壺人
溫馨提示:加好友hurenzisha ,贈送紫砂杯免費試用!
紫砂壺在古時被稱為“五色土”,意思是說它的顏色多種多樣,我們隨便上網一查,就能看到各種顏色的紫砂壺,相信能夠準確說出紫砂壺一共有多少種顏色的人也沒幾個。不少人會疑惑,為什么紫砂壺會有這么多的顏色,而不同的顏色又是怎么做的呢?
紫砂壺的顏色首先來自紫砂原礦
紫砂泥的原礦就包括紫泥、紅泥、段泥三大類,每個大類還包含了許多的小類別,每個類別的紫砂壺顏色都不同;不僅如此,經過人工調配,不同的泥料相互結合,還能產生更加豐富多彩的顏色來。比如墨綠泥、紫茄泥、黑泥、雪花泥、朱紅泥等等。
不同的燒制溫度顏色不同
除了泥料的不同和搭配之外,紫砂壺的燒成溫度和燒制時的窯溫也有關系,燒制溫度不同,呈現出來的顏色也是不同的。溫度越高,燒制的顏色越深,結晶度越高,泡養的周期會相應的長一些;反之溫度越低,顏色越淺,結晶度越低,更加容易包漿,但是如果溫度太低的話,泡養卻容易出現吐黑現象。
添加金屬氧化物的調色化工壺
我們常說的化工壺,就是在紫砂泥料中添加金屬氧化物進行調色,讓普普通通的泥料,呈現出各種稀有泥料的顏色或者是新的泥料品種:比如把本山綠泥、白泥和氧化鈷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調配,就可以形成墨綠泥;把紫泥和氧化鈷、氧化錳進行調配,就可以獲得黑泥。
現在你應該明白紫砂壺的不同顏色是怎么做出來的了吧?市面上很多調配出來的顏色,會宣稱是什么稀有泥料,因為不懂而很多人上當,看了宜興壺人的文章,你肯定就明白這些壺都是怎么來的了。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