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純紫泥與拼紫泥的區別
溫馨提示:加好友hurenzisha ,贈送紫砂杯免費試用!
紫砂純紫泥與拼紫泥的區別,這是今天壺人要給大家介紹的知識,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按理說紫泥是最不具爭議的,但現在也是迷霧重重。原礦、四號井、清水泥、底槽清、拼料五花八門,令初學者墜云里霧里。其實重點是要知道純礦與拼紫兩個概念。這兩種我認為都可稱為原礦,是不加化料的紫砂泥料。
1、純礦紫泥
顧名思義,純礦的意思就是用單一紫泥礦煉制的紫砂泥料,而非由幾個成份不同、存在色差的泥礦混合煉制。這種不加其他雜料直接粉碎成泥方法煉制的泥料統稱“清水泥”,因而,清水泥不是特指某種紫砂,而是一個泛稱。清水泥用的泥料并不一定是底槽清,也可能是其他的紫砂泥。
底槽清”是紫泥中的優質礦料。優質的底槽清礦料也不僅僅出在黃龍山四號井,黃龍山其他礦井也有出產(黃龍山在丁山)。由于黃龍山的紫砂泥礦已封,現在市場上多為湖滏(在丁山附近)底槽清,相對雜質多一些,其他指標都接近黃龍山,只是外觀的純度不如黃龍山。而黃龍山的底槽清也并不都是好的,礦井不同、深度不同,礦料的顏色也有深有淺(顏色深的有被美名其曰紫茄泥,還有含鐵多的鐵星泥什么的,也同樣都是紫泥一種而已),一般在選料時盡量挑選雜質少一些的礦料做成好泥料。
因此,即便是純礦(也就是清水泥),也有好壞之分。簡單比喻,就像壽山石礦,精良者肉純且結晶,粗劣者砂石雜駁。同一礦脈亦然,越中央越純粹,到了礦脈邊緣必然雜質較多,稱之為隔泥(又叫夾泥),這些差的泥料原來是不能用來做壺的,主要用做花盆和大缸,現在市面上的劣質商品壺(包括許多禮品壺)也多用此泥,甚至用高嶺土等陶土加上夾泥、化工顏料來冒充紫砂,喜壺者不得不提高自己眼力。
2、拼配紫泥
拼配紫泥簡稱“拼紫”,簡單來說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泥料配在一起加工成的泥料。原礦泥料拼配的話是不含化料的,如果是為了追求某種特殊顏色效果而加入鐵紅粉、氧化鈷、氧化錳等化料,那便不能稱為原礦紫砂,管它是不是單一礦料。
泥料的拼配不是今人發明,而是古已有之。明末紫砂藝人對泥料的選擇已經非常講究,他們已經會使用幾種不同色澤的泥料,通過不同的配比,或者摻以鋼砂、泥砂,使色澤變化更加豐富,得到更好的觀感和手感。
宜興當地話有這么一句:“羔個拼紫泥做做的東西,落達好賣釀貴啥?”意思就是:拼紫泥做的東西,價格不應該貴。當地做壺的要搞點便宜泥做做套壺(套壺指低檔商品壺,一般是模具加工,批發價二三十元就有,其包裝盒子倒占了一大半成本),賣泥的都會回答:“哦?弄兩塊拼紫泥去做做,5角錢一斤。”這就讓大家誤認為拼紫是一種低檔次的泥料,其實大大不然。這里賣泥人所說的“拼紫泥”,一定是指“夾泥”等邊角料甚至是高嶺土加化料拼湊出來的泥料,而非好的紫砂礦料拼配而成。
而實際上泥料拼配是一門單獨的學問。因為不同礦料煉制的紫砂泥料,其窯燒的最佳溫度和收縮比是不一樣的,配置不好便很容易把壺胚燒裂、變形、花泥。好的礦料拼配在一起,經過精心煉制、陳腐,做出來的壺色澤、質感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丁山做泥的、做壺的技術多是祖輩相傳,對外秘而不授,許多名家都有自己一套獨門煉泥秘技,并因此使作品與眾不同,比如制壺名家呂堯臣、吳鳴煉制的泥料、泥料商家黃龍源煉制的泥料等。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