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紫砂壺泥料有哪些
溫馨提示:加好友hurenzisha ,贈送紫砂杯免費試用!
我們都知道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紫砂壺泥料,其中有些是原礦泥料,而有些則是調色出來的化工泥料,我們必須要了解常見的紫砂壺泥料有哪些,才能正確區分哪些是原礦泥料、而哪些是人工調色出來的,下面來詳細介紹。
常見的紫砂壺泥料有哪些
紫砂泥主要可分類三大類:紫泥、本山綠泥和紅泥。
各大類泥料又有細小的分類,且各類泥料之間又可以以不同的比例搭配、混合,澄練成各種泥色和泥質的制壺原料。泥料、制壺師的知名度、壺的藝術性、稀缺性、制作難度等往往是影響價格的原因。
1、紫泥的特點
紫泥,為制作紫砂壺的主要原料,礦料呈紫色,內有油面,結合面有水銹,內夾不規則青灰色礦料,紫泥燒成后外觀為紫色、紫棕色或者深紫色。紫泥主要包括天青泥、底槽青泥、紅棕泥、清水泥等:
天青泥,其質細膩呈青藍色,產于清代中期,現已失傳,曾在丁蜀鎮中心的大水潭礦中有過。
底槽青泥,位于礦層底部,塊狀中有青綠色的雞眼、貓眼,是含有段泥顆粒的紫泥。色呈偏紫泛青,十分稀少,泥質細膩。燒結后呈紫紅色,燒成范圍寬,在1200℃左右,質堅細膩光潤,收縮率在10%左右。
另外,清水泥是純種的紫泥礦,是為較常見的泥料。
2、本山綠泥的特點
本山綠泥類,古代稱梨皮泥。紫泥層的夾脂,原礦呈綠色,燒成后的泥色為米黃色。包括本山綠泥、段泥、白麻子泥、紅麻子泥、團山泥等。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后現梨皮凍色(米黃色)。
本山綠泥產于黃龍山巖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泥質細膩光潔,燒結后呈米黃色,表面細潤,燒結溫度適中,在1180℃左右,收縮率在11%左右。
3、紅泥的特點
紅泥是泥礦里的石黃,一般位于嫩泥礦的下層。紅泥原礦呈黃色或者紅色,燒成后為暗紅色。
紅泥是紫砂泥主要泥種之一。因含鐵量多寡不等,紅泥礦燒成后的色澤或紅中略帶黃,或黃中略帶紅,或紅中略帶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紅等基色,朱紅中透著橘黃,色艷而不妖。色彩的呈現與燒制溫度緊密關聯,使用越久越現沉穩氣息。
以上就是常見的三大類紫砂壺泥料的分享,我們所見到的原礦紫砂泥料基本上都可以歸屬于這三大泥料的分類中。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