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買回去多年后能升值,這種鬼話騙了誰?
溫馨提示:加好友hurenzisha ,贈送紫砂杯免費試用!
問你一個問題:你買紫砂壺時,賣壺的人有沒有告訴你,紫砂壺有收藏價值,泡養(yǎng)出包漿后可以升值?
不少朋友可能還在猶豫,但聽了這樣的說法后就下定決心,覺得買回去不但能自己用,將來轉(zhuǎn)手出去還能賺一筆,貴點就貴點吧。
結(jié)果……
恕我直言,等你真的想把手里的壺賣出去,才會發(fā)現(xiàn),別說升值了,就算是打個對折,都沒人要!
既然如此,為什么會有紫砂壺升值的說法呢?主要來源有:事件、拍賣、故事。
一、紫砂壺升值事件
關(guān)于便宜紫砂壺多年后升值的事件,最出名的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演員組在參加一擋綜藝節(jié)目時,爆出三德子扮演者趙亮當年在從劇組換走一把300元的道具壺,20年后價值36萬。
這個節(jié)目出來之后,很多媒體以及紫砂相關(guān)的營銷賬號開始大肆宣傳,好像買一把紫砂壺回去后,等20年價值都會翻幾十倍。
但這其中還是有一些值得質(zhì)疑的地方:
1、這把壺價值36萬,只是演員組成員自己在綜藝節(jié)目中說的,并沒有權(quán)威的堅定部門給出鑒定結(jié)果。究竟是不是真的值那么多,難說!
因為綜藝節(jié)目,本身就是一種宣傳和炒作,內(nèi)容都是“演”出來的,其真實性本身就存疑。另外,常見的炒作手段諸如“某演員臨時發(fā)揮,導(dǎo)演沒有喊停,成為經(jīng)典”之類的,此類炒作實在太多,大家都知道是假的。
2、在節(jié)目中,他們宣稱當初拍攝電視劇時,購買道具都是花了幾百上千元買的,這就更扯了。要知道,《紫砂記》中的紫砂壺道具,大部分都是用來摔的,有必要買這么貴的紫砂壺嗎?
《康熙微服私訪記》上映時間是1997年,當時的物價是很低的,灌漿壺平均不到5塊錢,普通全手壺也就百十塊錢,300元已經(jīng)能買到大師做的壺了。用來摔的道具,放著5塊錢的不買,偏偏買300元的?
因此,宜興壺人推測,這個事件,大概率是當時為了節(jié)目效果,炒作出來的。
二、紫砂壺拍賣
另外一個證明紫砂壺老壺能升值的依據(jù),就是拍賣。明清一些大師的紫砂壺,以及顧景舟、蔣蓉等名家大師的壺,在拍賣場上都被拍出了天價。
而這些大師的壺,都是老壺。
因此很多人就宣傳,紫砂壺時間長了之后就會很值錢。如果真的如此,為什么紫砂壺拍賣中,歷史最高價是顧景舟的壺,而不是明清大師的壺?明清時期的壺可更老,而且存世量更少,不應(yīng)該更值錢嗎?
事實是,那些壺之所以能拍賣出天價,不是因為老,而是因為工藝好、藝術(shù)性高。同樣都是大師的作品,明清時期的制作工藝相對落后,作品工藝和藝術(shù)性反而比較低,因此價值相對更低一些。
大家要明白,不管是明清時期的老壺,還是顧大師等人的作品,都不少,而真正賣出天價的,也就少數(shù)的幾個作品。更多的壺,實際上都只是正常價格罷了。
三、紫砂升值小故事
關(guān)于紫砂壺升值,民間還流傳著一些小故事,比如:某某放在家里裝咸菜的紫砂罐子,被人低價買走后轉(zhuǎn)手賣出了幾百萬;某人父親去世后留下的普通紫砂壺,被后人拿到鑒寶節(jié)目上,專家鑒定價值幾十上百萬……
這樣的小故事傳來傳去,也讓許多人覺得,紫砂壺是能升值的,可以放心大膽的買,發(fā)家致富就靠它了。
而事實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類似的故事到處都有,只是把紫砂壺換成了其他任何一種老物件。包括但不限于:插花用的舊瓷瓶、生銹的小破劍、臟兮兮的煙斗、洗腳的破盆……
縱觀這些“紫砂壺能升值的依據(jù)”,沒有一種是確定的、權(quán)威的。要么是炒作性質(zhì)、要么是一片蓋全、要么是瞎編故事。
事實上,紫砂壺中能升值的,必定是那些大師制作的,泥料、工藝、藝術(shù)性方面都達到很高成就的,才有升值價值。這樣的壺,就算是名家大師,一生也只有少數(shù)的作品能達到,而普通的紫砂制作者,為了生計而做的“商品壺”,都是不可能有收藏價值的,也不會升值。
當然,多年后物價上漲導(dǎo)致的價格上升,不在討論范圍內(nèi)。
相關(guān)文章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