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筋紋器有幾種造型
溫馨提示:加好友hurenzisha ,贈送紫砂杯免費試用!
筋紋器是一種制作難度比較高的紫砂壺的壺型,它要求壺口與壺蓋的筋囊要上下對應,連接也要嚴密,必須集中精巧與秩序之美與一體。
筋紋器在古代就已經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器型,在明代萬歷年間更是達到鼎盛,清朝中中期邵大亨的《八卦龍頭一捆竹》的出現,將紫砂筋紋器的創作推向一個嶄新的局面。那么,筋紋器究竟有幾種造型呢?
1、合菱壺
筋紋器眾多造型中,合菱壺可以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了。壺鈕與壺身都是由上下相間的筋紋花瓣咬合而成,含苞待放。合菱壺整個壺身是由六瓣花瓣上下鑲接而成,分布均勻,其中兩瓣分別胥出壺流和壺柄。流和把采用素面造型,嘴頭尖尖且修長,很是鋒利,飛把同樣氣勢挺峭,鋼骨盡現。
2、菊蕾壺
筋紋器全手制作難度是比較大的,而筋紋器中菊蕾壺都造型制作難度更大。不但要求制作的花瓣清晰可見,且要做到均等分配。此壺壺身中間由一筋紋將整體分為均等兩部分,上下兩種花紋對稱協調,壺把與壺嘴遙相對望,呈現出一種鳥兒飛的假象,特別之處還在于壺蓋的制作,其花紋要求與壺身相對應,往各方向轉動皆可銜接自如,其所需技藝是可想而知的,肌理溫潤,協調感十足。
3、菱花壺
菱花壺通體作菱花式,蓋身渾然一體,分六瓣組成,上下對稱。棱線凹凸分明,有棱有廓,權衡比例,秀麗可愛。壺式由線云壺變化而來,橋鈕與菱花瓣相融,嘴作棱花式,胥出自然,把彎曲恰體,端握方便,壺腹中央束一方腰帶,整個菱線自壺頂至壺底相交成一點,分毫不差。壺蓋六面可置換,十分嚴密,技藝精湛。
4、龍頭一捆竹壺
清朝制壺名家邵大亨,所做的龍頭一捆竹,是根據一個非常動人的傳說而設計出來的,它講的是龍王到東海來巡視,路過一個地方,見到當地的人民非常貧困,但都又非常善良,就叫它的兒子送一樣既能吃又能用的東西給當地人民,以幫助人民解決生活困難的問題。龍王的兒子遵照其父親旨意將生長在大海中的一種叫“竹”的植物捆上一捆,綁在自己的龍頭上送到當地群眾的手里。龍頭一捆竹壺正是詮釋了龍與竹的關系。
5、菊瓣壺
以菊花作為壺體的造型,蘊含著獨特的賞菊文化。器身被分成似菊花般一瓣一瓣,器身橫向呈扁菊,正向成瘦菊,壺蓋和口瓣相吻,筋紋從壺蓋頂端放射到蓋口,再舒展過渡到壺體,直到壺底中心,全器貫通一氣。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肥,轉角純而清朗,呈現出勻稱豐腴的寶相,惹人喜愛。壺鈕如精巧的菊花蕾,雖小巧玲瓏,其上筋紋歷歷可數,精雕細刻,清晰規整。壺把耳環形,拿握穩正。壺嘴微彎,輕巧如指;壺底圓型內收,使整器恰似芬芳的菊花,沁人心脾。
6、合桃壺
合桃壺(上合桃)創于民國,得汪寶根、范大生、馮桂林等諸名陶手相競延今。合桃壺以傳統入手,壺體壺蓋上下呼應,融合筋紋器為主體與花貨作點綴,是筋紋式的變體。桃子歷有長壽之意,吉祥之寓自然不言而喻。合桃壺壺身作五瓣筋囊式,等分均勻規則,線身具有張力,壺身鼓腹,囊塊圓渾飽滿,每囊與蓋嚴密相合,制作精湛。蓋鈕捏塑成桃實,小枝桃葉數片貼飾于蓋面,形態逼真,韻味古樸,倍增花貨紫砂藝術細膩的表現。
筋紋器有幾種造型,以上介紹的6種造型,都是筋紋壺中比較經典的造型,當然筋紋壺做為紫砂壺一種比較特殊的經典壺型,并不僅僅只有這6個造型,因為筋紋壺的造型比較多,一次介紹不完,我們以后有時間還會繼續和大家介紹。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