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做紫砂壺的八位名人,你都知道嗎?
溫馨提示:加好友hurenzisha ,贈送紫砂杯免費試用!
作為一個喜歡紫砂壺的人,如果你連歷史上一些做紫砂壺的名人都說不上來的話,那就真的是非常尷尬的事情。今天宜興壺人給你說一說,清朝做紫砂壺出名的8個名人,你都知道嗎?
第一位:俞國良
生于1874年,制壺技藝精湛。曾受聘為蘇州金石家、書畫家吳大澄(著名書畫家吳湖帆的祖父,歷任廣東巡撫、湖南巡撫)制壺,后為兩廣總督端方制壺,名重一時。1915年為葛德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制壺,所制“四方傳爐”為中國選送參加1932年美國芝加哥博覽會的紫砂產品之一,獲優秀獎。
俞國良制線圓壺
第二位:邵大亨
邵大亨(1796-1850),活躍于嘉慶道光年間,宜興上袁村人,是繼陳鳴遠以后的一代制壺大家,其制壺以氣韻見長,所作多簡潔莊重,氣度不凡。
清代高熙在《茗壺說贈邵大亨君》稱:“其掇壺,頸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晌者之譏,識者謂后來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長注尤古峭。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口內厚而狹,以防其出。氣眼外小而內巨,如喇叭形,均無窒塞不通之弊。且貯佳茗,經年嗅味不變。此皆前人所未逮者”。
邵大亨制魚化龍壺
第三位:邵景南
邵景南(1796-1874),號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間制陶名藝人,清末宜興上袁村“邵家壺”傳人,善仿明代名壺,傳器底有“姑蘇留佩”款水平壺,所制壺器均由邵二泉銘刻,工于制壺,制作精細,品類較多,壺底常用“邵景南制”線框陽文楷書印,口內常用“景南”堅定橢圓楷書章。
邵景南 蓮子壺
第四位:邵友廷
邵友廷,宜興上袁村人,他精工壺藝,尤其善于制作鵝蛋壺和掇球壺。邵友廷成名于邵大亨之后的一位制壺名家,形制尚樸,技藝腴麗。并傳繼子程壽珍,為其造就紫砂藝品的堅實基礎,成為屢摘國際金獎的名手。是近代制壺名家程壽珍的養父。
邵友廷 漢扁壺
第五位:何心舟
何心舟,字子陶,號韻石、石林、石林居士,齋名曼陀華館,浙江紹興人。其人摶砂技藝高超,善制壺、盆、水洗等各類紫砂器物,且制器往往造型獨特,獨具匠心,為當時之文人所喜。
當代紫砂藝術大師顧景舟先生曾在《溯源話藝——談文人及書畫界與砂藝的集合》一文中這樣寫道:“到同治中業至光緒的數十年中……這個階段在文人與砂藝的結合史上繼續譜寫光彩的,要推梅調鼎與制壺家韻石的合作。”
何心舟 博浪紫砂壺
第六位:邵赦大
邵赦大(也有作邵大赦),清道光至同治年間人。名邵權寅,出生于宜興川埠邵家,為大彬弟子邵文金、邵文銀的后人。悉心鉆研楊彭年技藝,所制竹段、梅樁、風卷葵諸式,時人爭購。邵赦大于光緒十五年( 1890 年)創立權寅陶器店,店號印款為“權寅赦記”。
邵大赦制 紫泥福祿壽壺
第七位:申錫
申錫,字子貽,清道光至咸豐年間人,當年因游宜興玉女潭有「帝命主蘇山,功成有申錫」之句,故名。所制壺,壺底多鈐「茶熟香溫」閑章陽文篆書方印,蓋內有「申錫」陽文楷書小印。申錫常和瞿子冶、朱石梅等文人合作。《陽羨砂壺圖考》評:「陽羨壺藝能蔚為名,當推其為后勁,后此則有廣陵絕響矣」。
申錫制彩泥堆繪井欄壺
第八位:黃玉麟
黃玉麟(約1827-1889,道光-光緒)江蘇宜興人,年十三從同里邵湘甫學陶器,三年有成,善制掇球、供春、魚化龍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得畫家皴法。吳大徵及顧茶林先後來聘,為各制壺若干。大徵富收藏,玉麟得觀彝鼎及古陶器,藝日進。
清晚期 黃玉麟制魚化龍壺
以上八位做清朝末年做紫砂壺的名人,排名不分先后,這八位有幾位 是你知道的呢?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